2020年1月23日中午,一封来自武汉市城乡建设局的加急函送到了位于北京的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元”)。武汉市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疫情,决定建设应急传染病医院——火神山医院,为此紧急求援,函中提到:据悉贵公司设计了2003年北京抗击“非典”的小汤山医疗点,有着丰富的传染病控制区设计经验,我局恳请贵公司提供小汤山医疗点的全套图纸。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发给中国中元的
《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医疗救治区的函》
小汤山医院的图纸再次应用
当这封急切的求援函摆在中国中元的决策者面前,公司领导立即下达指令,全力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工作。于是,相关人员以十万火急的速度行动起来,迅速整理小汤山医院图纸及相关资料,经审核后,传递至千里之外的武汉。
1月23日晚,中国中元组织医疗建筑设计各专业的专家团队迅速建立直通联系通道,与武汉方面设计人员直接对接,24小时提供技术支持。谁也没有想到小汤山医院的图纸再次发挥了作用,中元人以长期积累的医疗建筑设计经验,助力火神山医院10天时间神速建成,这种无私的奉献彰显了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
小汤山医院的设计单位浮出水面
武汉方面之所以会向中国中元紧急求援,不仅是因为其拥有2003年抗击“非典”设计小汤山医院的成功经验,还因为中国中元拥有国内最大和最专业的医疗建筑研究设计团队以及高水平的医疗建筑设计实力。
社会关注目光聚焦到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同时,也关注到了作为业界翘楚的中国中元。
中国中元是隶属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央企业。数十年来,一直跻身于全国勘察设计综合实力、工程承包和项目管理百强单位的行列。在医疗建筑设计领域,为国际国内提供全面、专业的医疗建筑策划、咨询、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服务。
档案记录了中国中元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历经30多年医疗建筑专业化发展的辉煌之路。走进中国中元的档案室,可以看到近千个医疗建筑项目的37万件设计档案。这些档案涵盖了遍布祖国各地的高水平医院项目,也展示出中元人走出国门的足迹,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了20余个境外医院项目,帮助当地提升医疗基础设施水平。
翻阅这些档案,我们会看到中元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元人的家国情怀,只要国家需要,中元人随时报到:
——2003年,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中元顾问总建筑师黄锡璆博士带领的设计团队临危受命,在7天内完成小汤山医院设计建设任务,创造了奇迹。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援建设计什邡人民医院。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奥运定点保障医院。
——2009年,H1N1病毒流行时期,设计北京潮白河定点医院。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设计灾区医院。
——2007年,设计中国第一个援非医疗项目。
——2015年,设计中国对非洲无偿援助建设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医院项目。
——2017年,设计中国对外无偿援建规模最大、投资最大的老挝医院项目。当年11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为该项目奠基。
——2018年,为2022北京冬奥会改造和新建创伤医院提供设计和咨询服务。
档案工作服务战“疫”
当前,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中元人以讲政治的高度听党指挥,以责任担当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两个维护”,以自身的专长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面对凶险的疫情,中国中元用效率与时间赛跑,用激情与疫情较量。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统一指挥和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下,作为现行《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传染病医院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等系列医疗建筑国家标准的主参编单位,中国中元迅速行动,为地方政府分忧解难。在承接全国各地20余项应急传染病医疗设施设计、咨询和项目管理任务的同时,紧急组织人员编制了《传染病收治应急医疗设施改造及新建技术导则》,以满足本次传染病收治应急医疗设施建设需求,把设计师的初心和使命书写在祖国大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除了在设计中彰显责任担当,中元档案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投入到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档案管理系统在线提供超过150万件科技档案,供技术人员随时在线异地查阅利用。技术人员利用VPN、企业微信等工具,实现档案远程浏览下载和归档。疫情期间,中元档案人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在设计生产流程中及时审核归档图纸,保障了北京总部及各地分院在内的约400余人次的浏览、下载、打印等业务顺利进行,提供信息交互和流转服务。
档案助力业务发展
医疗建筑设计有着很强的专业性,需要相当的实践积累,持续提炼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不断创新。档案工作承担着设计成果收集积累的职责,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又一个技术进步的阶梯,不断地提供知识分享,支撑和服务知识管理与创新。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变的档案永远与企业相伴。在档案库中,可以清晰地找寻到中国中元医疗建筑事业发展的足迹。20世纪80年代初,中元人开始医院建筑的设计: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朝阳医院……一张张手绘图纸记录了老一辈设计师的智慧结晶,也见证了中元人探索与创新的历程。20世纪90年代,甩掉图板采用CAD设计制图,公司早在1993年就开始采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1994年,由黄锡璆博士带领的团队,第一个采用医疗主街/方格网交通模式设计医院,开启了中国现代医院建筑的开端,荣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奖、中国建筑创作大奖等诸多奖项。获奖项目档案的复制件频繁出现在各种投标书中,为提升公司形象、开拓市场发挥了无声胜有声的凭证作用。随后,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等一个个声名显赫的项目纷纷花落中国中元。相关科技档案成为医院设计的必备参考和设计新人的“学习教材”,档案发挥出传承知识、培养人才的独特作用。迄今,中国中元医疗建筑设计业务在全国医院的设计市场中独占鳌头。
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中元顾问总建筑师黄锡璆博士审阅图纸
档案管理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构成了企业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体现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中国中元医疗建筑事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档案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默默付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档案工作正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中国中元档案人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坚守为企业管档用档的职责,按照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要求,紧紧跟随公司发展的步伐,不断夯实这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档案数量的积累,为将档案信息转化为企业可共享的知识资源,进而转化为企业生产力,中国中元开展了档案知识化管理。中元档案人用7年时间完成了逾百万卷件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实现了科技档案在线浏览、复制和下载。2019年,仅科技档案的浏览、复用量就达到6万余张,充分发挥了档案在生产经营和业务发展中的保障支撑作用。
在企业发展的洪流中,档案人是那朵不知名的浪花,他们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他们坚守岗位、默默奉献!
作者单位:国家档案局、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Copyright © 2007 www.saac.gov.cn 版权所有: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
技术维护:国家档案局 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0505832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9号 邮编:100037